三国时期,关羽的死无疑是最令世人震动的事件之一。关羽不仅是蜀汉的英雄,还是曹操的心头痛。关羽之死引发了整个蜀军的哀嚎,连曹操这样敌军的首领,也对他的死感到非常遗憾。曹操得知关羽的死讯后,沉默片刻直接配资官网首页,最终只说了十个字,表达了对关羽的敬意。然而,曹操身边的谋士司马懿则用短短九个字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,让曹操毛发倒竖,虽然这只是字数的差距,却显露出了二者的深刻差异。
关羽的襄樊之战
关羽在得知自己的兄长刘备在汉中称王后,心中非常高兴,决定送上一份大礼以示祝贺。经过一番思考,他决定攻占襄樊,因为一旦成功,他就能控制荆州北部地区,从而威胁到曹操的许都。
展开剩余86%襄樊当时是魏国的战略重地,由曹操的堂弟曹仁守卫。然而,曹仁治下的百姓民怨沸腾,失去了民心。关羽发现时机已经成熟,于是亲自带兵出征襄樊。曹操得知消息后,立刻派遣于禁带领三万精兵援助曹仁,但这支军队刚到樊城便被关羽巧妙地用水攻击包围,最终全军覆没。曹仁的驻守城市樊城,也在关羽的围困下变成了“笼中之鸟”。
面对激烈的攻势,樊城内的百姓和官兵惊慌失措。有人建议曹仁撤退,保住性命,但有一位名叫满宠的大臣坚持认为应该坚守,因为一旦撤退,许都就会失去屏障,自己逃得了也难逃魏王的追责。曹仁深知曹操的性格,认为满宠的建议有道理,决定坚守直到援兵到来,并且用沉马来表决心。
曹操听闻樊城被围困,焦虑不已,担心关羽一旦攻破樊城,直接威胁到许都的安全。于是他召集群臣商议是否迁都,最后在司马懿的建议下放弃了这个计划。司马懿指出,虽然孙刘表面联合,但内心不和,刘备已经快速崛起,打破了孙刘之间的平衡。只要利用两者之间的矛盾,魏国一定能化解当前的危机。
孙吴的插手
于是,曹操按照司马懿的计策,写信给孙权请求联合,同时派遣徐晃带兵援助曹仁。孙权实际上早有意图夺取荆州,但由于关羽的威胁一直未敢轻举妄动。得到曹操的支持后,孙权决定行动。他指派吕蒙趁关羽远征襄樊之机,偷袭空虚的荆州。
关羽这时陷入了两难境地,樊城依然难以攻下,且徐晃的援兵已经抵达。如果他撤回荆州,形象将大大受损,最终决定继续围困樊城。可惜,魏军的援军越聚越多,关羽的阵脚渐乱,最终被徐庶击败,迫不得已撤围。
荆州失守
此时,吕蒙率领吴军迅速渡江,秘密攻占了关羽防守的江边,威逼南郡守将糜芳投降,进一步削弱了关羽的防线。得知荆州失守,关羽立刻决定南撤,但曹仁认为此时应停止追击,因为关羽最恨的是东吴,继续追击只会让关羽奋起反抗,反而有可能让魏吴双方都受伤,最终被东吴渔翁得利。
关羽在撤退过程中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谈判,但吴军的反应冷漠且不松口,甚至还通过优待关羽将士的家人,进一步瓦解了关羽军的士气。最终,关羽的军队解体,许多曾经效忠刘备的将领纷纷投降东吴。荆州六郡的控制权彻底转手,孙权一举占领了整个荆州。
关羽的最终败北
关羽逃至麦城,孙权爱惜关羽的英勇并不想直接杀害他,于是派人招降。关羽为了迷惑敌人,假装投降,带着十余亲信突围,打算逃往刘备身边。但在距离益州不远的临沮,他遭遇吴军埋伏,最终被捕。关羽拒绝投降,坚守忠诚,最终被斩首,吕蒙将其首级送到孙权面前。
曹操的悲痛与司马懿的计谋
孙权将关羽的人头送到曹操那里,曹操沉默许久,只说了十个字:“云长已死,吾夜眠贴席矣”。自从关羽开始进攻襄樊,曹操便心神不宁,难以安睡。关羽的死让曹操的心结得以解开,但也让他感到无比复杂的情感。
此时,司马懿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见解:“此乃东吴移祸之计也!”他警告曹操,东吴此举是想将关羽的死嫁祸给魏国,挑起刘备与魏国的战争。曹操听后大惊,立即决定将关羽的人头妥善安葬,以免激怒刘备。
果然,刘备得知关羽死讯后怒火中烧,倾全国之力发动夷陵之战,最终导致孙刘联合破裂,而魏国则从中渔利,坐收其利。
启示与总结
关羽的死让我们深刻意识到,成功不仅仅是依靠个人的勇气和力量,更需要在关键时刻拥有智慧和人脉。曹操和司马懿的对策看似只差一字,但却影响了整个三国的格局。而关羽的失败,也让我们认识到直接配资官网首页,在面对强敌时,单打独斗往往无法持久,必须学会与他人结盟和灵活应对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正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